林毅夫:我坚信2025年中国会成为高收入国家,他的预测能实现吗?

新华社   2023-04-16 13:31:39

中国距离高收入国家还有多远?

前段时间,经济学家林毅夫再次强调:


【资料图】

“我坚信,到2025年中国会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

对此,引发了不少网友热议。

很多人觉得,就算不提美国和中欧,只是与日韩相比,我们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还太低,远远算不上一个高收入国家。

所以忽然有经济学家站出来称,还不到两年我们就能成为高收入国家,大家会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在普遍认知中,高收入国家是离我们有些遥远的一件事。

但要判断林老的预测能不能实现,我们不能仅凭直觉,而是要拿数据说话。

所以现在的问题变成了,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中国能否在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2022年最新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超过13205美元,就算跨过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现实中,2022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27万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26万美元,距离高收入国家标准,仅有一步之遥。

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与认知中存在差距,没想到我国距离高收入国家如此之近。

但实际上,高收入国家不止包含那些我们比较熟悉的英美日韩等国家,也包括巴拿马、葡萄牙、立陶宛等等,都属于高收入国家。

只不过同为高收入国家,也有比较大的差距,有些可能只是刚刚达到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有些已经超出了几倍。

不过这意味着,高收入国家并非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

在高收入国家标准和汇率不变的情况下,林老“中国2025年将成为高收入国家”其实是很保守的说法:

只要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超过4.8%,就能够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而这并不是很难实现的事情。

即便世界银行调高标准,再加上一些不确定性,2025年也足够我国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了。

为什么我们不觉得自己“高收入”?

2021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将近3万元,这与大家认知中普遍几千块的薪酬差不多。

因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根本算不上“高收入”,生活水平依旧有待提高。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名副其实的大国。

单看一些沿海城市,与很多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收入经济体相比,经济发达程度也不遑多让。

但再加上经济水平不太发达的内陆地区,以及一些贫困山区,平均值自然会被拉下来。

所以很多人觉得自己远远算不上“高收入”,这与所处当地的消费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房价都有比较大的关系。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高收入经济体,人均收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比如葡萄牙2019年人均GDP为2.3万美元,已经远超“高收入国家”门槛水平了。

那葡萄牙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

2019年,葡萄牙社会平均工资为每月1142欧元,合税前人民币8400元,扣税后为每月925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700元。

假设我们按葡萄牙的人均GDP与收入的比例计算,我国人均GDP为1.3万美元,那么换算下来,平均工资也只有3、4千块的水平。

所以关键在于:不要被“高收入”这3个字忽悠了,全球“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并不算太高,但同样是高收入国家,葡萄牙跟美国却是天壤之别。

即便我们马上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这固然是对过去发展的肯定,但同时也意味着接下来的路还有很远。

正视差距,未来依旧任重道远

自改革开放以来,连续40多年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9%左右,人均GDP已经涨了60倍以上,这样的成绩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未曾实现过的事情。

但是,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欧美等国家依然有比较大的差距,未来依旧任重道远。

除了要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之外,在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都需要全方位发力,并且大众感知最明显的社会zhi度,也要继续完善。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越来越高,对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视,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

如果林老的预测实现,2025年我国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这意味着高收入国家人口规模瞬间翻倍,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新的里程碑。

我们都知道近几十年中国发展很快,但很多人其实缺乏一个准确的概念。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1960年人均GDP只有89美元,即便是踏入千禧年,人均GDP也没有达到1000美元。

可现在呢?

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距离近在咫尺,成为高收入国家几乎已是必然事件。

筚路蓝缕几十载,行至今日有太多不易,我们一定要坚信,国民收入水平必将继续提升,生活质量也必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