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倒刺是因为身体缺乏某种维生素、感染甲流后可以自行服用奥司他韦、叶黄素能预防和治疗近视、吃了胶原蛋白皮肤就能变好、网购牙齿矫正器实现“自助式正畸”……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发布,对上述健康“伪知识”进行打包辟谣。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相关资料图)
流言
叶黄素能预防近视
真相 随着家长对孩子视力的重视,各种保健品登上“神坛”。网传叶黄素可以抵御蓝光,保护视力,熬夜学习、用眼过度、长时间刷手机的人可以通过补充叶黄素来预防和治疗近视。
研究表明,叶黄素对保护视网膜健康、预防老年黄斑变性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其对于近视眼的疗效并没有得到证实。此外,叶黄素并不需要额外补充,因为在我们的正常饮食中(如芒果、玉米、菠菜以及所有绿色蔬菜)含有足够多的叶黄素,只要饮食均衡,通过日常饮食就能摄入足够的叶黄素。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我们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近视加重。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式是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书写、阅读时保证适宜的照明度,桌椅高度合适,使眼与视物保持适当的距离。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沐浴在阳光中远眺绿色风景等,可以让眼睛处于放松状态,有效缓解视疲劳,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防控近视的方法。如果有近视眼的问题,应该向专业医生寻求建议,并采取多种综合措施来预防和管理近视眼。
流言
网购牙齿矫正器实惠又方便
真相 电商平台出现的正畸牙套让人心动,不用跑医院定制牙齿矫正器,“自助式”正畸既便宜又方便。但网购牙套真的靠谱吗?
口腔正畸治疗不同于一般的网上消费,是一项专业的医疗行为,选择网购牙齿矫正器进行“自助式”正畸的消费者可能面临诸多风险。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每位病患的牙齿矫正方案均不相同。在矫正之前,患者要接受全面的影像学和生化学检查,医生才能给出科学的正畸方案。在网购牙齿矫正器的过程中,这些不可或缺的步骤都被省去了。
此外,在家自行佩戴牙齿矫正器的危害很多,没有专业医生指导会出现一些龋病、牙周病、颞颌关节的问题,还可能造成一些牙齿不能承受的力量,导致牙齿松动脱落。这些矫治不当引起的口腔疾病可能终生不可逆。
流言
天上“下土”就是沙尘暴来了
真相 近期沙尘天气较多,人们往往会习惯说“沙尘暴来了”,但在气象学上,沙尘天气按强度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五种——不是所有的沙尘天气都是沙尘暴。
在五种沙尘天气中,浮尘程度最轻,是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浮尘常使远处景物呈现黄褐色或灰黄色,天色则呈苍白或微黄色。
扬沙天气时,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
当达到沙尘暴级别,大风会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变得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强沙尘暴则是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空气里模糊不清、混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而最严重的特强沙尘暴出现时,狂风将地面沙尘吹起,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不足50米。
流言
得甲流后就直接吃奥司他韦
真相 甲流“发威”让奥司他韦的热度狂飙,甚至有人将其视为治疗感冒的“神药”,别管啥感冒对症直接吃。其实,奥司他韦并不是“万能神药”,其功效比较单一,只对抵抗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对其他类型感冒无效。同时,奥司他韦属于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建议自行服用。
奥司他韦是一种针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有效切断并抑制受感染细胞,是有效的治疗流感的药物。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群体等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效果最好(超过48小时也可以用,但还是要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而非重症高危人群,只需服用退烧药或物理降温等一般对症治疗即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奥司他韦是抗病毒药物,如果滥用,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一旦出现了危重症的情况,这种耐药性会影响治疗。如果重症流感的高危群体接触了甲流患者,可以临时口服奥司他韦做预防治疗,但不建议将其作为常规的预防用药。
流言
吃胶原蛋白皮肤就能变好
真相 “吃猪蹄儿补胶原蛋白能美容”这个经典民间偏方,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但平时多吃含胶原蛋白的食物,皮肤就会变好吗?这种说法是在“偷换概念”。
事实上,胶原蛋白是不可能吃了就进入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到达体内后,首先是分解变成了一个个的氨基酸——多吃一些胶原蛋白,只意味着摄入的氨基酸变多,但身体不会因此合成更多胶原蛋白。
流言
网购“胶布”轻松矫正嘴呼吸
真相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长期用口呼吸会影响容貌。电商平台的“口呼吸贴”等产品变成了“香饽饽”。但自行矫正呼吸习惯存在风险。
“口呼吸贴”是利用条形胶带将人的上下嘴唇强行粘贴上,以防止嘴巴在睡觉时张开呼吸。但其只能起到帮助嘴巴闭合的辅助作用,对于口腔或者牙齿原因(如下兜齿、门牙往外突等)所致的口呼吸,可以用口呼吸贴矫正。若是因阻塞性疾病导致的口呼吸,就不能用口呼吸贴,否则会导致使用者严重缺氧,出现更多的问题。
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如果口呼吸长期不能得到缓解,应到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就诊。对于阻塞性张口呼吸,应明确病因后遵循耳鼻咽喉专科医生的诊疗意见进行处理,如压迫气道的扁桃体、腺样体、鼻息肉应予以切除,明显的鼻中隔偏曲应予以矫正,慢性鼻炎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采用咽腔扩容或舌体减容等方式进行治疗。
流言
“非油炸”食品更健康
真相 都知道油炸食品吃多了不利于健康,那么“非油炸”食品就更加健康,吃了不长胖,也不上火吗?其实不然。“非油炸”不一定更健康。
油炸食品与“非油炸”食品仅为制作方法有所差别,食材本身的含油量、脂肪、热量并未随之减少。而为了保证食品的松脆口感,虾条、脆条等膨化食品(非油炸),表面还是得刷油,含脂量并不低。膨化食品的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数产品甚至高达30%以上,比起油炸制成的锅巴和油炸方便面来毫不逊色。
此外,一些“非油炸”食品所含的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并没有因制作方式不同而缩减。举例来说,油炸薯片是采取油炸方式烹饪加工而成,“非油炸”薯片则是经过风干、烘焙制成。其中,烘焙的温度往往在200℃以上,薯片在高温下仍有产生丙烯酰胺的风险。
因此,选购食品时不必刻意看重概念上的“油炸”或“非油炸”,更应关注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重要信息。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热量低、钠含量低的产品;尽量挑选不含氢化油成分的食品,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尽量挑选那些加工温度低、加工过程简单的食品。
流言
手上长倒刺说明缺少维生素
真相 有些人认为手指长倒刺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B6或维生素C,只要多补充这些维生素,就不会长倒刺。真实情况是——若只是单纯的甲周倒刺,多数都只是局部皮肤异常,而非全身性疾病的反映。倒刺的学名叫“逆剥”,是一种常见的甲周皮肤问题,并不是缺乏维生素导致的。
手指长倒刺大多数是由于物理摩擦或洗手过多所致。究其原因,是由于指甲末端的角质层不断累积、增厚,当角质层角化过度,没有得到护理时,皮肤边缘部分就容易干燥开裂,微小的裂纹被摩擦增大,于是就出现了倒刺。如果气候干燥,水分丢失过多,指甲角质层容易干裂,更易出现倒刺。
某些维生素的确与皮肤健康有关,但与倒刺的出现没有关系。比如,维生素B6缺乏时可导致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和身体其他皮肤褶皱部位,出现脂溢性皮炎。但容易长倒刺的甲根部位,并没有皮脂腺分布。维生素C可以抑制黑色素产生和抗氧化,还能促进真皮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合成。但长倒刺是因为角质层干燥和摩擦断裂,不涉及更深层真皮组织胶原蛋白合成的问题。
流言
野菜都是“绿色食品”
真相 挖野菜是不少老人每年春季的“保留项目”。大家认为野菜是野生的,属于绿色食品,比栽培的蔬菜更加健康。真相是——即便是天然的野菜,也并非就是绿色食品,经常吃还可能对健康有害。
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更加注重“无污染”或“无公害”,具备营养与安全双重优势。我国对绿色食品有着明确的规定,分为AA级和A级两个等级,其中A级绿色食品要求可以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而AA级绿色食品要求更加严格,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照有机生产方式生产。虽然野菜是大自然中自然生长的,但并不属于绿色食品。毕竟野菜的质量安全是没有任何监管的,野菜生长的土壤、空气、水源可能已经被污染,甚至也可能沾有农药、杀虫剂。
有研究曾经报道了吉林省九种山野菜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情况,包括了人们常吃的刺五加、刺嫩芽、蕨菜、蒲公英、柳叶蒿、荠菜、苣荬菜、大叶芹、小根蒜。结果显示:九种山野菜中五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镉>铬>铅>砷>汞,镉、铬和铅存在轻度污染状况。和人工可控环境中栽培的蔬菜相比,这些受污染的野菜对人群存在更大的健康风险。
也曾有实验对浙江省八个地区的马兰、荠菜、水芹90个野菜样品中铅、镉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三种野菜的重金属铅含量超标率达56.7%(不同地区会有差异)。铅摄入超标会损伤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健康。
文/本报记者 李洁